云居寺石经山_云居寺石经山风景区
云居寺石经山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房山十大旅游景点
2.北京云居寺·石经山玩多久合适
3.北京房山一日游最佳景点
4.云居寺在哪里
5.石经山考古行记
6.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哪个时期的一个寺院?()
房山十大旅游景点
房山十大旅游景点分别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七渡花果山景区、圣莲山风景区、房山十渡、东湖港、房山云居寺·石经山、房山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房山韩村河、青龙湖水上游乐园。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千米,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东南面是华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地。周口店附近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定,成为埋藏“龙骨”的仓库,该山故名龙骨山。
山上有一个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2.5~42米不等的天然洞穴,是50万年以前北京猿人栖息的地方,他们先后在洞穴里群居了40多万年,遗留下他们吃剩的残余食物和用过的器具,还有他们的遗骸。
二、北京石花洞:
原名潜真洞,又称十佛洞(石佛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南车营村。北京石花洞为中国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洞体分为上下七层,一至五层洞道长约五千余米,六七层为地下暗河。
石花洞内的自然景观玲珑剔透、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和停滞水沉积而成的高大洁白的石笋、石竹、石钟乳、石梯田等和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的众多石花,石枝、卷曲石、晶花、石珍珠、石葡萄等。
三、七渡花果山景区:
七渡花果山景区位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房山十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十渡镇,距北京市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拒马河从中穿行而过,自然环境优美宜人。南有峨眉,北有七渡花果山。七渡花果山内有一座巨大的水车,有瀑布、水帘洞、天壶等景观。
四、圣莲山:
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西北的群山峻岭之中,是道教的聚集之地。圣莲山山势陡峭,巍峨俊秀,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涧峰高崖陡,绝壁森森“山上流云雾海,变化无穷”丛林茂盛,古树参天,庙观亭阁掩映于浓荫崔盖之间,山间路径有秀的特色,舒展与骑缝古刹之间,而且还集中展示了雄、险、奥、绝、秀的特点,素有京西小五岳之美誉。
五、房山十渡:
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有着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的地貌。十渡风景区是中国国家AAAA景区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共有八个园区,其中十渡为八个园区的核心园区——十渡园区。
六、东湖港:
东湖港风景区位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十渡园区十五渡,与野三坡毗邻距市区106公里。景区内翠绿的檀林,蜿蜒的千年古藤遍布整个峡谷,蜿蜒小道曲折而上,潺潺小溪足下流淌,颇具诗意。奇特的“三叠瀑布”落差115米,自女儿泉急流直下,水雾随风飘落,如银河般挂在峭壁上。“华北第一梯”倚峭而建,有“登云梯而览群山”之势。
七、房山云居寺·石经山:
石经山在云居寺东北1.5公里处,是太行山的支脉,海拔400米,本名白带山,又称芯题山,唐时名涿鹿山,当地俗名小西天。山腰分两层,凿有九个藏经洞,洞内存放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4559石。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
八、房山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方山森林公园距北京70公里,以山奇、林密、洞幽、寺古享誉京城。上方山森林公园内的景观不但有著名的“九洞十二峰”,还有以“兜率寺”为首的七十二禅院,是集林、洞、寺、山、石各类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生长着华北地区少见的原始次生林和几十株古树名木,历史上称“幽燕奥室”,享有“南有苏杭,北有上方”之誉。
九、房山韩村河: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距市区40公里。不同风格的别墅楼区、宽敞的街道、高雅的建筑小品、现代蔬菜大棚、花卉基地、星级饭店、村办大学、公园、医院等组成了中国新农村的风貌,被评为“京郊双文明第一村”,赢得了“乡村都市”之美誉。
十、青龙湖水上游乐园:
青龙湖水上游乐园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京郊房山区境内青龙湖镇,距京港澳高速公路入口仅7公里,距北京城中心天安门仅37公里,从市中心驱车40分钟即到。是一座以水体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集休闲、度假、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上游乐园。
北京云居寺·石经山玩多久合适
北京房山云居寺北京房山石经,有着千年 历史 ,被称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佛经奇观”。
那么,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为何被奉为佛教文化、中国 历史 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瑰宝呢?
房山云居寺石经的千年故事要从隋朝讲起。
隋朝大业年间,经历过两次灭佛法难的高僧静琬,想起了佛陀所讲的“末法时期”,忧虑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的众生命运。
于是,高僧静琬游历四方,来到北京房山,“为未来悬远无佛法时,留为经本,开生慧目” 。
房山寺宇重重,云霭漠漠,寺居云中,故名云居寺。在这里,静琬艰难地开创了刊刻石经的事业。
石经山
他在藏经洞中,数十年如一日地镌刻着《华严经》《维摩经》《胜鬘经》《涅槃经》等佛教经典,直至圆寂。
北京房山石经山藏经洞
其后40多代僧众,历时1100多年,在14278块石碑上镌刻下1122部佛经 ,封藏于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中。
北京房山石经山藏经洞
自隋至清7朝之间,房山石经都是最高等级的皇家工程。清康熙年间,溟波和尚“以遵古人刻经板”,镌刻经碑竖立在云居寺佛殿前和地穴边。
至此,房山石经千年刻经伟业宣告完成。
2
佛法之宝藏 文化之瑰宝
房山石经石碑拓片
房山石经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近3000万字,可谓是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图书馆 。
《般若经》《大宝积经》《大都王经》《四十华严》《法宝坛经》《宝云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梵网经》《阿弥陀经》等佛法经藏,无所不有。
房山石经石碑拓片
如果我们将所有经碑首尾相连,竟能延绵25里之长。因此,房山石经也有“石经长城”的美誉,日本著名佛教学者藤堂恭俊就曾说:“建造万里长城是为了保卫国家,而镂刻房山石经是为了保卫佛法。 ”
房山石经石碑拓本
房山石经不仅是佛门的正法宝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人类文化 历史 的珍贵遗产。它是研究我国古代 社会 文化、艺术,特别是研究佛教 历史 和典籍的重要资料,其学术、文化、 历史 等方面的价值不可估量。
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就曾赞叹到:“云居寺是‘北京的敦煌’,敦煌是‘甘肃的云居寺’。两者皆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藏。 ”
房山石经
而据中国 社会 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以及房山云居寺与石经文化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房山石经的最早底本可能是隋朝大藏经。
也就是说,这极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大藏经典,也是当世唯一的孤本。因此,石经可以校勘后世所刻藏经中的脱误和错漏,意义重大。
董其昌书“宝藏”
原来,房山石经是如此珍稀、殊胜的佛教文化瑰宝,也难怪明代书法大家董其昌,专程前来延续刻经事业,并在藏经六洞上,书题“宝藏” 二字。
房山石经
明朝道衍禅师也作《观石经洞》诗云:“峨峨石经山,连峰吐金碧。”“竺坟五千卷,华言百师译。琬公惧变灭,铁笔写苍石,片片青瑶光,字字太古色。功非一代就,用藉万人力。”“幽明获尔功,乾坤配其德。大哉弘法心,吾徒可为则。”
3
千年重光 庄严于世
考古学家发掘房山石经
1956年,正值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2500周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国佛教协会决定以调查、发掘、拓印、整理房山石经,作为向纪念大会的献礼。
史料记载称,房山石经“一藏于山,一藏于穴”。考古人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9个藏经洞以及云居寺南塔前的藏经穴中,发掘出房山石经,使大藏经盛世重光。
考古学家发掘房山石经
1980年5月,中国佛教协会开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专门设立“房山石经整理研究小组",对房山石经进行校对编目、归类整理、系统研究 ,先后编辑出版了《房山石经》《房山石经题记汇编》《房山云居寺石经》《房山石经之研究》等专著,为学术研究提供最基本资料。
赵朴初老居士
1985年,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朴初先生 ,受北京市政府敦请,任“云居寺修复委员会" 名誉主任。
房山石经拓本
赵朴初先生有感而颂:“锲而不舍历千年,石经宝藏冠人间。云居昔日何巍然,护持文物集群贤。一朝颓坏哀烽烟,空留碑碣对尘寰。今逢盛世希有缘,愿观众力复庄严。 ”
赵朴初先生为房山石经题词碑
1987年10月,应日本佛教界的请求,“中国房山石经拓片展”在日本京都举办,引起极大轰动,使世界各国的石刻专家和 社会 大众对云居寺石经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房山石经拓本回藏纪念碑
1999年9月9日,为更好的保护石经,防止风化,中国佛教协会联同北京市政府、中华慈善总会及有关单位,回藏房山云居寺石经 。
房山石经回藏地宫
赵朴初先生作《房山石经辽金刻碑回埋颂》颂:“辽金宝藏,应机出现。拓印流通,光腾赤县。宏愿深心,永怀列祖。功德今圆,还归故土。”
房山石经
时隔多年,房山石经再次“走出国门”,来到“一带一路”上的“佛教之国”缅甸,让世界再次认识到这一中华佛经文化奇迹。
(文章内容来自网摘)
北京房山一日游最佳景点
北京云居寺·石经山的建议游览时长是2小时,云居寺·石经山的官方电话是010-61389612。在去之前,可以提前打电话咨询景点的相关信息。 拓展信息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白带山(又称石经山)西南麓。
开放时间:景区暂时停业,详情请以景区公示为准;原开放时间:9:00-16:00,15:30停止入场。
云居寺在哪里
作为北漂的一员,我在房山呆了4年,房山大大小小的景点基本都去了,想要去北京房山一日游的话,特别推荐你去云居寺和石花洞风景名胜区,一天游这2个景点基本足够了,以下是我为你准备好的种草指南~1、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景区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
云居寺,先后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景点信息
门票参考:40元
开放时间:09:00~16:00
适宜季节: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景点攻略
该景点主要看点为佛经和书法,周边自然景观迷人,你可根据兴趣选择性前往。
到达方式
公交线路:天桥乘917 路公共汽车十渡支线云居寺站下车;
火车:北京西站乘6437次列车云居寺站下车;
自驾车:由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琉璃河-岳李路-房易庄-云居寺路-云居寺,或京石高速房山出口至房山-京周路-周口店-房易路-云居寺路-云居寺
2、房山石花洞风景区
房山石花洞风景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之一,其中溶洞地质景观典型、多样、自然、完整而稀有,汇集南北溶洞景观之精华,被誉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博物馆”。
房山石花洞风景区属于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景区面积84.66平方公里,现已探明、考证的溶洞有100多座,因地质景观的典型性、多样性、自然性、完整性和稀有性享誉海内外,被称为一部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景点信息
门票参考:70元
开放时间:08:30~17:00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国家风景名胜区:2002年
地质公园级别:国家级(2002年第二批)正名
所在地/隶属:?北京房山区河北镇南车营村111号?
景点攻略
全程是有专人讲解的,溶洞内有些地方会比较湿滑一定要注意,如果拍照的话要快点,不要脱离部队很久否则灯光会关闭~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到达方式
乘车:苹果园地铁至石花洞景区有直达班车,时间上午9时发车,下午14时返回;天桥始发的917路石花洞景区专线,良乡西门站小43路石花洞专线;
自驾车:京石高速公路房山(大件路、阎村)出口出沿河北镇方向(闫东路)至石花洞;京石高速房山良乡机场出口出,途径青龙湖、北车营至石花洞,108国道转闫东路至石花洞。
石经山考古行记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
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云居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的艺术价值
1、密檐式石塔:房山区云居寺及石经山上的唐代密檐式石塔就属于这种早期的结构形式。矮小的塔基由两层石板相叠而成,很不显眼。
塔身全部是用汉白玉建造,为四角形,并在第一层塔身内设佛龛,佛龛内的雕像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是唐代石雕艺术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从第二层塔身开始,每层用叠涩法砌出塔檐,在塔顶处安置葫芦形塔刹。
2、北方巨刹:云居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佛教寺院,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寺特有的幽静地理环境,奇特迷人的秀丽风光,蕴涵着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经纳宝之地、祈福迎祥之所云居。
3、佛祖舍利:云居寺不仅藏有佛教三绝与千年古塔,而且珍藏着令世人瞩目的佛祖舍利。舍利(佛教名词)意为尸体或身骨。
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1981年11月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
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哪个时期的一个寺院?()
?我想,如果不是这段经历,我将很难有机会去见证一座山的春夏秋冬、晴雨冷暖、日出月落……
——题记
?从去年春天开始,石经山的考古工作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一年多了,最近工地休息,终于有时间和心情来写些文字记录这段经历。
?这是一次大山之中的考古发掘,发掘对象是位于石经山山顶的一处古代寺庙遗址。石经山在北京房山云居寺东二里处,海拔450米,因峰峦秀拔,常白云如带,且山上多生芯题草,故而又名白带山、芯题山,俗称小西天。石经山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舍利出土之处,以雷音洞为代表的九个藏经洞共藏隋唐时期与明代经板四千余块,山上还保留有珍贵的唐塔遗迹、隋唐碑刻和千年古道。
?此次发掘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合作进行,首师大袁广阔老师担任领队;参与发掘的除我之外,还有首师大的几名研究生同学。
?考古队的山下基地在水头村的一处农家院里,走过几片树林便能到达石经山脚下,从基地到山顶工地步行约一个小时。实际上去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住在石经山半山腰的施茶亭,今年春天开工时才搬到了山下。住在山上的时候,自然风光极好,每天都伴着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清晨会被鸟儿的鸣叫声唤醒,夜晚可透过窗子欣赏“明月松间照”。下了雨,云气湿润,山雾缭绕,有如仙境一般,雪后大雪覆山的景色更是美得不像话。记得有段日子,我们为了避开夏季不友好的日晒,早上5:30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清早走在千年古道上,“举步白云生足下,陟巅红日与头平”,那薄光云雾掩映下的远山也真是美极了。虽然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日日流连的地方,但就开展工作来说还是略显拥挤,洗漱用水多有不便,而且遇到极端天气就只能被困在上面。今年的基地搬到了山下,自此,除了一日三餐还要自己解决、路上耗时会多一点外,休息和工作的环境都方便了许多。而经过一年多的锻炼,身体也早已适应了每天走路加上下山就要两个小时的强度和节奏。虽然体能消耗很大,但除非当天出了太多的小件需要整理,不然在民工师傅的配合下工地上的工作强度还是适当的。有山有水有Wi-Fi,吃过饭还能到附近的静琬广场转上一转,这样的生活条件和我以往在考古工地的经历相比已经好太多了(大概是自己之前去的工地位置都更为偏僻,还记得有一次是住在农村没人住的房子里,洗澡的地方是在院子里用布和绳子临时搭建的,网络什么的基本就处于失联状态了……)。
?一天中,我们会经历清理遗址、整理出土物、写探方日记等工作,赶上天气晴好或是难得的景象,还会拍上一些记录工作和风景的照片,一整天过得很充实。目前已经清理出了两座较为完整的大殿,出土的小件大多都是建筑构件。器物出土后,我们要记录出土物的原始位置等基本信息,然后现场拍照、装小件袋、编号、写标签。出土的陶片和小件要从山顶工地背到半山腰的施茶亭,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是遇到大的石制物,当然这么考验体力的活还是得交给男同学来做了,女同学则帮着拿水、拿工具。虽然发掘工作的进展时缓时快,欣慰的是考古队成员本身形成了一个十分有爱的集体,在一年多的共同工作和生活中彼此支持、照顾。从雷音洞往上到遗址处有一段极为陡峭的山路,一般人攀爬慢慢前行即可,只是对于恐高的同学来说就有些艰难,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大家基本都可以适应了。下田野,有一副皮实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有时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工地到山下农家院的路程太远,中间就不再来回奔波了。中午吃过我们自己准备的“高级盒饭”,然后就铺好石头、垫子躺在树荫下休息。看着头顶的蓝天白云,听听鸟叫,如果不是碰上大热天,这大概是在工地上最惬意的时刻了,当然,此刻要是再有点小酒微醉一下才是更美……
?下午3点半收工下山,洗澡洗衣。晚上吃过晚饭后,布置第二天的任务,整理当天的照片,然后写探方日记,自己也会再写份工作日记记录下当天的感受。等这一切结束后,还有时间可以看看书。因为第二天还要早起,10点左右就熄灯了——嗯,工地上的作息就是这么健康。
?发掘过后,整理的工作是最考验耐性的,编号、拍照、画图、写资料,每一项都需要认真细致的进行。之前画两座小塔画到快生无可恋,上面的力士像在浓缩到十分之一的纸上后,头部的表情、身上的装饰、衣服的褶子都要更加细细的测量和描绘。还有脊兽、瓦当、砖雕、瓷片……在数据准确的前提下要尽量保证线条的优美,毕竟画图这种工作,多一点浮躁都会体现在笔下。不过当埋头苦画若干天看到厚厚的一摞图纸都被画过之后,还是满满的成就感。
?提到我们每天上山带的“高级盒饭”,这是每天轮班做饭的同学早上5点半就起床准备的。工地的伙食仰仗各位学生大厨还是相当不错的,以至于自己除了工作日记外偶尔还做个厨房日记。红烧排骨、土豆鸡块、红烧肉、耗油生菜、杏鲍菇鸡蛋汤等等都是工地的经典菜,偶尔还有双皮奶、炸土豆条之类的饭后甜点,也会在闲余时间包个饺子、做个寿司。当然偶尔懒得做饭也就直接下面条了……不得不说,会做饭真是一项很美好的技能,自己从最初的各种打下手到现在能独立完成一桌大家吃的饭菜,也是很大的满足感。当然所有吃食中最有滋味的还是在山上就地取材做出的美味,收工时顺手采摘的木兰芽、用槐花做出的香甜馅饼,偶尔再配些清汤小酒,真真体会着“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发掘工作到现在已进行了一年多,回想起来,这种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坦诚相见、共同进步的经历还是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地方的,与此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成长与思考。当自己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到发掘时,真真感觉到一个考古工地的运转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有许多宏观和细节问题需要关注。包括实实在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和各个单位接触、交流时产生的“外部环境”,来自不同力量组成现在这样一支考古队时产生的“内部环境”,再有就是媒体报道后所引发的舆论反馈和各方意见,还有紧紧围绕工地发掘的质量问题、进度问题、民工问题、等等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工地的环境、进度乃至参与人员的心情,锻炼着人的身体和心性。记得去年有段时间媒体跟进,拍摄人员不辞辛苦的每天起早、驱车、爬山,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之余,也为我们的工作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与认可感到欣慰。只是考古走向公众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道路阻且长,只愿我们现在所做不负古人的辛苦与愿望吧。
?这一段未完待续的经历有着太多的收获,而与我而言,最令人欣慰的还是在大山之中所收获的那一份份视觉感动。大概还是自己最初赏景儿的心太多,工作之余总是被山上的各种景致吸引,好奇于这大山之中的千年古道,好奇于山上随处可见的野花,好奇于山顶之上相生相伴的夫妻树。我想,如果不是有近一年的时间住在山上,我将很难有机会去见证一座山的春夏秋冬、晴雨冷暖、日出月落——这些美妙的景象总能不加吝啬地在不知不觉中消解掉我们的疲惫与小情绪,只留下眼前的美好。
?山中的日子总是过的不知时间,很快,这一夏即将过去,收获的季节该到来了。千年古道之上又将飘散黄叶,我们的工作也要进入了新的阶段,继续往前……
北京房山的云居寺是隋末唐初时期的一个寺院。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位于北京市西南部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
云居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居寺、石景山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具有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宝库;山区云居寺及石经山上的唐代密檐式石塔就属于这种早期的结构形式,矮小的塔基由两层石板相叠而成,很不显眼。
塔楼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制成,呈四边形,塔楼一层有一个壁龛。壁龛中的雕像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是唐代最好的石雕艺术,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观赏价值。
主要景观
寺的南北有两座辽塔对峙,南塔又称藏经塔,地下有藏经穴,塔已无存。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
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
塔的四面各建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小唐塔,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至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间所建。五塔形成一个整体,为中国金刚宝座塔(五塔)的早期实例。
寺内及周围山上还有唐、辽、明各代建造的砖、石塔十余座,其中以石刻大藏经创始人静琬的墓塔——琬公塔和为纪念唐代金仙公主捐助刻经事业而建的金仙公主塔最为著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云居寺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云居寺石经山”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