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南园古村_河源南园古村简介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河源南园古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南园古村的村名来由
南园古村的村名来由
据潘氏族谱记载,古村落位于河源县之东,其龙脉发源于碣岈山,绕行向西,又自西向南,盘旋起伏,气势雄伟。正脉自右角而下旋折向东,至柯树岭,岭右侧建潘氏祖祠,明堂端正,逆水来朝,大江横绕于前,三面群山环绕,如若仙境,即称为仙塘。直至解放后,1950年1月古村落属于仙塘乡;1970年仙塘乡改为人民公社,古村落属于仙塘人民公社辖下一个自然村,因盼望沐浴红太阳的光辉,而称名为红光村,由于整个古村落是“潘”姓聚居,亦称潘家围。后因地处东江南边有一个百年果园,因旅游发展需要,称为南园古村。 南园古村落的客家民居古建筑始建于明末终于清初,这里的客家民居建筑为府第式结构,现存的古建筑群有15万平方米,共有36座,建筑年代不一,每座建筑都有厅、房、天井、走廊等等。厅分上厅是客家人供奉神仙和老人百年归寿后暂放供后人祭祀的场所,中厅是家族议事以及接人待客的地方,前厅多为过道;房子又分为主人房、厢房、书房、楼阁、厨房、澡房等等;另外还有走廊、巷子、斗门以及后花园。客家民居建筑选址讲究座向和主次对称、一般选址坐北朝南,外型堂皇美观,多采用青砖为墙,雕梁画栋,工艺精美,这些古建筑,汇集了明、清及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荟萃了木雕、石雕、彩绘等客家民间工艺的精华,又融入了外来的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文体。所体现的特色是:取材便利,楼体坚固牢靠、规模大、结构封闭一体,同时客家民居还体现了阴阳思想和家族观念思想。首先是阴阳思想;其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协调,注重“天人合一”,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形可以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修建池塘或者建筑斗门来调整座向问题,以达到阴阳来平衡和适应环境,集中反映了客家人的阴阳思想和封建思想。其次是家族观念思想;其建筑规模大,主次分明,屋内住人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体现了客家人宗族伦理思想,民居建筑的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先牌位,供后人拜祭,体现了客家人尊崇祖先的观念。
一座大型的古民居建筑有上百个房间,可供上百户口人居住。厕所、柴草间、畜栏一般都在住座屋两侧一定距离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就有“大夫弟”、“新衙门”、“老衙门”、“老楼”、“新楼”“古炮楼遗址”“柳溪书院”等,充分体现了其古民居建筑的特色和艺术、出色的防御性及潘氏家族“忠孝传家、诗书启后”的家训。
从村落总体来看,南园古村作为一个自然村落,其客家古民居建筑现保存完整有30多座,不同历史阶段的宗祠、府第、炮楼、学校等建筑物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区客家人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老衙门
老衙门建于清朝乾隆辛末年,距今有250多年的历史,为三进式府第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由斗门进入。主体分上、中、下厅,另处还有左右巷及两边的厢房,共有40间房,12个天井,11个厅,2条巷。老衙门由斗门进入,斗门和围墙连在一起,里面有三个门,正门最大;由正门进去是前、中、后三个厅,及每个厅侧边的两间主人房;还有左门和右门,从左、右两个门进入里面是左巷和右巷,两条巷子把主体建筑和两边的厢房隔开,所以就有一列左厢房和一列右厢房。两列厢房尾部又向横向伸展,形成一个密实的整体。
老衙门的主人是仙塘潘氏十二世潘世拔,官至江浙温台盐运使副使,乾隆年间带职还乡,老衙门就是他当年回乡之后建的。这幢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建筑除了担当其办公场所之余又作为居家住所,所以在功能的设计及雕刻的图案上都与普通的民居建筑有一定的具别。第一,由斗门进入的左侧房子是“点灯房”值班的衙差在这里看护,除了夜晚打更之外还有保卫和传讯的功能,所以斗门上面还有一层楼阁,可以观察更远距离的情况。点灯向外的墙面有一个四方空心的窗户,专门留给衙差了解外面的情况,如夜晚有人敲鼓喊冤就可以从这个窗子伸出盏灯,看清来者何人,再向里面禀报。这是其它客家民居建筑所不具备的设置,也是老衙门的特色之一。第二,老衙门作为官府公堂,代表当时的朝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它的地板就与普通的客家民居不同。一般的客家民居,无论主人再有钱,都只能用青砖作为地板。但是老衙门前厅和中厅的地板是用淡红色的花岗岩石铺砌而成的。这些呈长方形的石板砖,每块的面积为20CM×80CM。其表面的颜色与厅堂的红墙底对相符应,同是也是一种权威的象征。上厅的地板是普通的青砖,因为后厅只作为供奉祖先的场所。三个厅堂用两种不同的材料做地板,正是由于老衙门的功能决定的,这也是老衙门的又一特色。第三,老衙门的木雕图案也有其独特之处。龙凤和花虫鸟草是客家民居木雕图案的主要构件,而这里的前厅屏风上面木雕就非常另类:刻的是一位官员意气风发地站着,其前面一只半跪着的猴子双手向他呈上仙桃,“灵猴献桃”寓意官程更加坦荡亨通。中厅屋梁上的木雕图案以龙为之,附以腾云衬托,而未见有凤,因为龙是皇帝的象征,是权力的代表,这样的木雕主题就非常突出。
新衙门和炮楼
新衙门与老衙门并列,处于老衙门的东面,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结构是三进式府第建筑,面积(包括两座炮楼)达4300平方米,斗门进入主体建筑,上、中、下3个厅,4条巷子、4列厢房、15个厅、26个天井、64间房子。
新衙门的附属部分:两座古炮楼,分别处于新衙门的东北角土坡上和前面的西南角。东北角的炮楼遗址保存相对完好,里面有古井和潘家典当行遗址,还有地道从里面通到新衙门屋内。炮楼是古村落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慑一方的潘家炮楼使整个古村落犹如一座坚实的堡垒。
新衙门的主人是仙塘潘氏十五世潘宝忠,是仙塘潘氏先祖中最为富裕的一位,他的田园广茂,土地肥沃,生意兴隆,富甲一方,所以他建造的住所也格外宏大,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第一,防御功能;新衙门在防御方面真正做足了功夫,具体体现在炮楼、地道、防盗网三部分。炮楼有两座,东北角的七层,西南角的四层,形成依角之势,威镇一方。以东北角的炮楼为例,其结构为“回”字形,视野开阔、居高临下,可防备各个方位的来敌。炮楼墙身厚度达80CM,俗称“粽墙”。其原料是糯米粉、红糖、石灰、黄泥、沙石等,所以它的墙身特别坚固,韧性大,经受得起炮火的攻击。古井和典当行隶属炮楼的一部分,古井由炮楼的外墙包围着,在炮楼里面。古井保证了村子里几百人的生活用水,在抵抗外敌的时候成为真正的生命之源。典当行的门在炮楼西侧,店堂就设在炮楼里面。布置有保卫当铺的卫队,戒备森严,防盗设施齐全。地道设在炮楼里面,连接新衙门,长13米,四周由大青石板砌成,里面拾阶而上,结构牢靠。新衙门巷子、天井在所露天的地方都安装了用铁条做成的“防盗网”。直径有1CM,间隔少于10CM,成行排列,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炼钢而折掉,但从残留的痕迹仍能看得出来,以前整个新衙门就是一个固若金汤的笼子,使得居住在里面的潘氏族人有很强的安全感。第二,新衙门的屋场风水;由于客家人一直都信奉风水,而新衙门的主人潘宝忠又是比较有钱的人,所以他在这方面就做得更加别具匠心。潘宝忠在建造新衙门的时候,发现屋场对面的山犹如一把长剑,剑锋直指此处,这样子在风水方面是非常忌讳的,他为了抵御对面那把剑的杀气和邪气,就令人挖土成塘引入东江水,池塘就像一把“关公刀”,这把刀的造型栩栩如生,与整个新衙门结合在一起,犹如是一个人手握大刀横于胸前,怒目前方,潘宝忠利用“刀剑阵”把建筑客家民居建筑风水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他的家族兴旺、子孙繁衍。
大夫第
大夫第建于清朝同治元年,大夫第也是三进式的客家古建筑,但它只有左巷和左厢房,右巷和右厢房因为土地归属问题而无法建起。所以它的总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没有斗门,取而代之的是与正门对称的门楼。
大夫第的主人是仙塘潘氏十五世潘郁文,大夫第的结构缺少了右半边,所以它的外围是由门楼和围墙连接而成的。门楼与主体建筑正门之间形成一个小庭院,整座建筑在不完整间又体现出其特有的整体性。
大夫第在整个古村落现存的建筑中规模虽不算大,但做工最精细,用料讲究,石灰、砖木、青石结构,豪华瓦房,其特色体现于:
第一,门楼;大夫第不是由斗门进入,而是正面的门楼连接围墙。门楼与正门朝南,中轴对称,突破了客家民居斗门与围墙连接的常规。门楼与围墙连接一方面增强了房屋主人的安全感,起到防盗的作用;另一方面营造出整体感,弥补了没有右厢房所带来视觉上的缺陷。由此也体现出古村落在建筑与环境协调上运用得别具匠心,以及客家人的聪明才智。第二,大夫第缺少了右巷和右厢房,所以现存的左巷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潘氏先祖就取名叫做“青云巷”。青云巷与房屋地形对称,分三级层层上升,地下由鸡蛋大小的鹅卵石铺设而成。大夫第“青云巷”既美观又实用,其合理地分隔了建筑空间,又起到通风透气和防火的作用;也寄予了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期望:步步高升。其一:“巷”与“上”读音相近,寓意明显;其二:“青云巷”都位于两座建筑之间,三面高墙耸立,形成一条通道,抬头只见青天白云,进入巷子层层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巷”。第三,大夫第的木雕和壁画保存完好,光泽犹存,主题鲜明。木雕的构图以龙凤为主,花虫鸟草辅之。整座建筑的梁柱、檐边和窗棂以及木材的交接部位,都经过精心的雕凿、细心地修饰,所有的图案没有两幅的内容是雷同的。厅堂的高墙与瓦面结合部位绘有壁画,大部分清晰可见。
柳溪书院
柳溪书院建于清朝道光元年,是仙塘潘氏三股出资同造,三股分别为:十三世潘存谦一股,十八世潘应芳和潘应杨兄弟合一股,十九世潘湘澜一股。因当时,书院门外有一溪流,柳树成荫、碧水环绕,故称“柳溪书院”。柳溪书院建筑面积达400平方米,里面设有讲堂、凉亭、鱼池、照墙、厅、花园、走廊、厨房、水井、房间等。
柳溪书院的功能决定了其特色。潘氏先祖为了秉承其家族之训:忠孝传家,诗书启后。出资兴建了专门培养后人的书院,在整个地区都显难能可贵。:一般的民居建筑结构都是座北朝南,但书院正门朝东,寓意是为了吸纳东来的紫气。进入正门的左侧是一间出售文房四宝的房间,门在里面窗向外,可以对外销售。旁边有一门,进去可见一天井,然后是一排房间,共有6间房,中间有一个厅堂,房间用作休息和住宿。由正门直对进去的是一圆形的月门,入了月门为院内,就是老师授课的地方,由讲堂、凉亭、照墙和鱼池组成。和这边的月门对称的还有一月门,再由月门进去就到了小花园、走廊和厨房。结构别致,功能齐备。书院装饰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雕刻以及地面上由鹅卵石铺设的图案。书院梁柱檐阁和窗棂上的木雕图案与客家民居的木雕图案有所不同,其主题有异。主要构图景物是:蝠、鹿、鱼、鸟等。比如“蝠”“鹿”就与“福禄”同音,它的寓意就是寄予这里的学子能够“福禄双收”,通过科举考试享受朝庭的“奉禄”。书院的天井,地上有一幅鹅卵石铺成的图案,它的中间,是一颗铜钱,意思是财富、才气;再看四个角上的图案,那是蝙蝠的形状。因“蝠”与“福”同音,以“蝠”比“福”,四个角上的蝙蝠是代表福、禄、寿、喜四福。
好了,今天关于“河源南园古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河源南园古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