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博物馆_定陵博物馆镇馆之宝
下面,我将以我的观点和见解来回答大家关于定陵博物馆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定陵博物馆的话题。
1.���격���
2.十三陵中为什么当时选择开挖了定陵而不是其他
3.十三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4.对定陵进行的发掘,为何被称为是考古界的最大悲剧?
5.北京的定陵地下宫殿历史?
���격���
1966年,正当我国经济慢慢好转起来,百废待兴,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看似一切正在步入正轨,殊不知犯了一个错误,迎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黑暗时代。动荡十年从这一年开始了。不少文青被迫下乡干苦力,被讨伐,甚至孔子庙一些在古代与封建稍微挂钩的东西也遭到破坏。
而在1958年,大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发掘结束,出土了无数 历史 珍贵文物,给予民众展示文物的同时,定陵博物馆成立。
我们知道,岁月的打磨或多或少会使文物损耗,定陵博物馆成立后专家们开始对文物进行复制、修复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修复万历皇帝的尸骨,只是谁也没想到,由于部分原因搁置之后,在接下来短短的八年内,万历皇帝的尸骨,便被砸碎焚毁、尸骨无存。
说起明朝,大家都会立马想到朱元璋和万历年代,朱元璋是开国皇帝,立马想到毋庸置疑。而万历年代呢?它竟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怎么在民间如此熟知?
万历皇帝朱翊钧,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又称明神宗。他生于1563年,朱翊钧是个极其早慧的孩子,做事周全,10岁就当上皇帝了,在位足足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长,发生的事情也不少,万历年代自然也深入人心了。
朱翊钧虽然年少登位,但政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大明王朝的实权还是在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张居正和李保这个铁三角组合的手里,也正是这个组合强强联手使得明朝出现“万历中兴” 的局面。
然而,李太后对朱翊钧的管教从没有松懈过,不仅教他成为一代明君的要点,还规定万历皇帝的作息时间。万历皇帝当时只要稍微偷懒一下,身边的人就会马上禀告给李太后,宫中的军政大事决定更是交由赫赫有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去裁决,此时的万历皇帝更像是一个傀儡。
但所庆幸的是朱翊钧在位的前十年,他勤于政事,十分节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还打赢了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 ,分别先后在明朝西南、西北边疆和朝鲜展开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巩固了汉家的疆土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但在万历后期,朱翊钧脱离了铁三角管辖的范围,开始为所欲为。长达30年之久不上朝,创下明朝帝王之罪,更有名人指出这是明朝走向灭亡的一个转折点。但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阿姆雷特,对于朱翊钧长时间不上朝的事,人们对他褒贬不一。
所以,也有 历史 学家对这个君王称赞有加,认为他30多年不上朝却依旧把国家管理得井然有序,照常运转,这不强烈反映他善于玩弄权术,文官右成熟的制度?
而关于他为何长时间不上朝,众人各有各的说法,这是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沉迷美色,酒池肉林;
也有人说他懒到家,厌倦朝政之事;
更有人说他认为国家机构成熟,崇向无为而治。
直到后人找到万历皇帝的坟墓,发现万历皇帝右脚是比左脚短,不少考古学家猜测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就是腿脚行动不方便,自身残缺无法面对大臣。
说起万历皇帝,想当然就会说起张居正这个人。
张居正是谁?张居正在 历史 上是鼎鼎有名的十大名相之一,也正是他拯救明朝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主导的变法更使得濒临绝境的大明起死回生,再续大明王朝七十余年,万历皇帝在他当政期间,更是称他为相父。
可是伴君如伴虎,张居正生前享尽荣华富贵,却在去世没几天遭到万历皇帝的秋后算账。万历皇帝下令查抄张居正全家,并夺回生前所赐予的赐玺书,将其罪状一一公布天下,甚至还想开棺鞭尸。
万历皇帝对自己老师残酷清算,让众人毛骨悚然。其中有个说法是张居正功高盖主,早早引起万历皇帝的不满,甚至有这样的一段小插曲,张居正跟别人聊天说自己并不是相父,而是摄政王,把持朝政。
但由于种种原因,张居正在明朝的地位更是德高望重。于是,万历皇帝只能处处隐忍。直至张居正去世,才发起这场战争。
大明王朝得以延续下去,无可厚非少不了张居正的功劳,万历皇帝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让当时的大臣胆战心惊,所以此后朝政再也没有出现像张居正如此得力的大臣了。
著名作家黄仁宇写的书本《万历十五年》更是勾勒出大明王朝的转折点正是万历十五年,明朝也由此盛转衰,王朝中央开始瘫痪,国力衰退的事迹。
公元1962年,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驾鹤西去了,享年56岁并葬于定陵。并以为他的传奇人生从此也落幕了,但谁也没想到在今后的三百五十年,万历皇帝才真正迎来了他的灭顶之灾。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葬在北京昌平区,这就是人们耳闻能详的“明十三陵”,而定陵正是这“明十三陵”之一。
1958年,我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庞大的帝陵建筑群并进行发掘。开始打算挖掘的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成祖朱棣的坟墓,但是挖掘工作并不顺利。所以,考古皇帝就打算挖掘明神宗的定陵来练练手。
就这样,朱翊钧就成为我国 历史 上第一位而且至今唯一一位被打开的皇帝的棺材。
万历皇帝的定陵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地下宫殿,整个宫殿并沿着一条中轴把宫殿划分为三个地方,分别前殿、中殿、后殿,宫殿入口处更是摆放着皇帝和皇后的宝座,气势雄伟,宫殿沿路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
而最深处存放着三个棺材,分别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骨,尸骨完好,头发柔软,周围更是围绕无数精美珠宝和罗纱织棉。此年的九月并建立了定陵的博物馆,向大众展示并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考古学家并决定对三副尸体进行清理修复。
而在1966年,这是我国的特殊时期,这一年也成为了万历皇帝一生的耻辱与悲剧的开端。万历皇帝是封建 社会 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代表,当时群众“热血澎湃”地认为他就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一生剥削争夺。甚至,相关部门对万历皇帝的相貌进行还原,明面说是还原,实质是抹黑来煽动大伙的情绪。
最终,万历皇帝还原出的相貌和史书记载的一代圣君形象格格不入,他横眉怒目,手拿皮鞭,血口大盆要把人吃了似的。活生生的地主形象跃然纸上,而对应的两位皇后更是凶巴巴的地主婆形象。这样的还原促使当时群众纷纷扬言焚毁他们的尸骨以泄心头之愤,谁要阻止就视为地主阶级一党的人。
大伙二话不说冲进定陵博物馆把三具尸首找出来,把尸首拖到广场,用各种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指责三具尸体,说到民情高昂之处,更有一部人举起大石头向三具尸首砸去,尸首“劈里啪啦”七零八碎,更有人扬言放火焚毁,捡来大量木柴点火焚烧,把尸首烧成灰烬。
就这样,人们心情激愤,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挫骨扬灰。而这场闹剧最后也随着一场大雨销声匿迹,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体也在这场大雨中消散流走。
万历皇帝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权倾天下,而死后却不得善终,连尸骨也荡然无存,不禁令人唏嘘。这些都源于当时人们的无知,轻易被煽动。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话:无知即是罪恶,一个人没有知识储备,对所面对的事情无法做出判断,最终也可能好心办坏事。
这样的人他只能跟随大众,不敢轻易反抗,害怕成为特殊的一个,这也是大家所熟知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一个人无法判断或者迫于眼前的眼里就能尾随人多的想法,在当时这也是一种求生的方法吧。
这次的损失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损失,更是我国全人类的损失,我们要记住这次悲惨的教训,敢于站着真理的一方,与恶势力勇敢说不,避免再发生这种不幸的事。
当然,首先从自身做起,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而不是一股脑地跟随大众,要做一个特立独行会思考的人。也愿这位褒贬不一的万历皇帝可以得到安息,我们永远在 历史 的长河铭记他。
十三陵中为什么当时选择开挖了定陵而不是其他
明十三陵(定陵)开放时间:淡季、旺季时间:淡季为当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旺季时间为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明十三陵(定陵)景点介绍: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10公里的大峪山下,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按计划发掘的皇陵。明定陵建筑精巧雄伟,为中国历代皇陵之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陵园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八年(1590年)落成,建筑规模宏大,用材考究。明楼、宝城、陵门等主要建筑历经400余年至今保存完整。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发掘定陵,1957年打开地官,出土文物近3000件,1959年9月30日在定陵原址建立了博物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定陵地下玄官,殿室分布仿皇官内廷九重法宫格局,由前、中、后、左、右五座石结构殿宇组成,其顶部均为条石拱券,断面呈尖顶、两弧相交的锅底券形制。地下玄宫高大恢宏,五殿总面积达950平方米,其顶高最高处达9.5米。五座石殿共设七座石门,其中前、中、后三殿石门制作极其精致。三门之前均有随墙式白石门楼。门券之内设对开门扇,门扇上雕刻铺首衔环及乳状门钉。门钉纵横九九分布,用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让门扇开启自如,门扇被设计成门轴一端较厚,铺首一端较薄。门轴下端也采用半球形状。合理的构思设计,使重约4吨的门扇开启十分省力。
定陵地宫的平面布局基本上采用前朝后寝的制度。前殿没有任何摆设,相当于宫前广场,中殿相当于前朝(即宫殿的正殿),内有三个用汉白玉雕成的宝座,呈品字形排列,座前各有一座**琉璃五供,即香、烛、花,还有青花云纹大瓷缸各一口,缸盛满香油,专供长明灯使用。左右配殿无任何随葬器物。后殿相当于寝殿,称为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为放置棺谆之处所。棺床中央放置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棺,三具棺周围放有梅瓶、玉料及装满随葬金银玉器的红漆木箱26只,各棺停内也装有大批随葬物品。在定陵出土的随葬品中,皇冠和凤冠最引人注目。万历皇帝的金冠通体用极细的金丝编结而成,上嵌二龙戏珠。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帝的金簪可谓稀世之宝,答顶镶嵌着的食指大小的猫眼石光芒四射。
从定陵出土了丝织匹料、帝后冠服、首饰以及金、银、铜、锡、玉、琉璃等珍贵文物近3000件,其中金冠、凤冠、乌纱翼善冠、冕冠等均为首次出土。定陵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帝后的丧葬、冠服制度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和科学依据。
十三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由于定陵原本就遭到了多次损毁,就作为首选的开挖陵墓。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定陵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1956-1957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地下玄宫进行了发掘,此后有关部门又对出土文物进行修整,修葺地上古建筑,公元1959年就原址建为定陵博物馆。
对定陵进行的发掘,为何被称为是考古界的最大悲剧?
1、明十三陵
推荐理由:"风水"胜境,绝佳"吉壤"的宏大陵寝建筑群
2、定陵
3、十三陵-定陵地下宫殿
4、长陵
5、神路公园
6、明昭陵
7、定陵博物馆
8、明十三陵博物馆
9、泰陵
10、康陵民俗村
还有177条相关问答,更多十三陵新奇玩法,点击查看北京的定陵地下宫殿历史?
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的确非明定陵的考古发掘莫属了。其原因也并不复杂,从定陵出土的大量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在重见天日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被损毁了。这对于之后的研究工作,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明定陵是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陵中的还有万历的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和孝靖皇太后。孝靖皇太后是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生母。万历在世时,她并不受爱,仅追谥皇贵妃,并无皇后尊号。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登记后,才追谥了皇太后,并与万历合葬。
1950年代,当时的考古界提出了一个全面解开明十三陵所有秘密的考古计划,并最终得到了批准。原本,发掘的目标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明长陵,为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的合葬陵。因为前期工作不顺利,才将目标转到了明定陵。
1956年5月,对明定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很快找到通向地宫的隧道,并在1957年5月,找到了金刚墙。墙上有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正是通过这个开口,考古队进入了明定陵的地宫。
当考古人员进入地宫之时,震惊了。墓室的豪华程度,让人无法想象。只见墓室中堆满了各种珍贵的字画,色彩绚丽的织锦,以及闪闪发光的珠宝。简直跟念了芝麻开门的咒语之后,打开了藏满珍宝的宝库大门一般。
据统计,明定陵遗物共有三千余件,其中有棺椁三具,里面发现了万历皇帝的金冠,皇后镶满珍珠、宝石的凤冠,以及金银器物、首饰近600件。
不过,也就是这些普通人都知道其价值的金银、珍珠、宝石等文物,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其他的很多有机质文物,不是因为氧化损毁,就是被人为丢弃,或者被故意损毁了。
首当其冲遭到破坏的就是众多的丝织品。
明定陵共出土衣物467件,织锦165匹,数量众多。
原本在低氧恒温的环境下,这些衣物、丝绸、布匹,都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可是,随着新鲜空气的进入,其中的大多数都瞬间氧化,夺目的光彩也瞬时消失,面目全非。
之后,一些文保人员的工作态度,也让人大跌眼镜。有人建议将丝织布匹像古画一样裱糊起来,在糨糊中加入防腐剂,这样子就可以像欣赏画作一样欣赏了。说干就干,工作人员开始了裱糊工作。
结果,文保人员竟然将布匹上有精美花纹的正面全裱糊在了里面,而将背面露了出来。当被责问时,竟然还说辩解说是研究织品结构不是都要看反面么?让人尴尬呀。
实际上,织物裱糊起来可以,还是以正面为主,只有少部分将反面露出即可,以便于之后的研究。可见,当时除了少数考古大家之外,基层工作人员的文保知识,少得可怜,失误、错漏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袍服的处理更是惊人,直接拿加了软化剂的塑料涂抹在已经开始腐烂的衣物之上。时间一久,全部发黑,变硬,无法展开。最后,只能依靠照片,参考已经无法复原的原物,制作复制品。
接着,放置帝后遗体的棺椁也惨遭厄运。
1959年9月底,明定陵博物馆成立。当时的博物馆负责人为了在开馆时迎接领导参观,就让人清理、打扫地宫。这位主任觉得盛放帝后遗体的三副棺椁,已经全部有了复制品,旧的棺椁比较晦气,没用了,就扔掉吧。
于是乎,原本出土之时,还散发着阵阵金丝楠木淡淡香味的棺椁,在几名员工的斧砍镐劈之下,成了一对烂木头。随后,被数十名警卫搬出地宫,扔到了博物馆墙外的山沟中。
当人们想要寻回三具丢入山沟的棺椁时,早已经被附近的村民捡去了。据传说,那些捡到棺椁的村民,后来也都纷纷离奇死亡。
到了1960年代,一场轰轰烈的大运动展开,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也惨遭厄运。
三具遗骨被人们拖出了储藏室,扔到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之上。一起的,还有一整箱帝后画像,以及考古发掘时拍摄的照片。然后,在人山人海的围观,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一把火,全部化为了灰烬。
现在的明定陵,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也就仅有那些不易自然损毁的金银、宝石、玉器、瓷器,以及地宫中的石质器物。其他的物品,多数都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复制品。
原本明定陵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研究明代历史的宝库,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留下的却是更多的遗憾。所以,明定陵考古才成了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明定陵考古遭遇重大挫折之后,国家及时叫停了其他历朝历代皇陵的考古发掘工作,定下了不主动发掘的原则。这才保护了更多的历史遗产,免遭破坏。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吧。北京定陵地下宫殿地址_定陵地下宫殿门票多少钱?
定陵是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钩(1573~1620年)的陵墓,发掘于1957年。定陵主要由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和地宫等组成。定陵地宫位于明楼正后方,是陵墓的主要部分,埋葬着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个皇后。定陵内的主要景观有神功圣德碑、恩门遗址、恩殿遗址、陈列室、明楼、宝城等。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在1584年开始兴建,建成于1590年。定陵地下宫殿距离地面27米,总面积为1195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组成。是拱券式石结构,没有梁、柱。前、中、后三殿之间有券门,券门下有两扇汉白玉石门,高为3.3米,宽1.7米,重4吨,殿内用金砖铺地。两个配殿高7.1米,宽6米,长26米,殿内设棺床,地坪铺有光斑石。 定陵在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队攻入昌平时,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曾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重修,棱恩门、棱恩殿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毁,目前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保存较好。在1956年到1957年发掘修整后,在1959年建为定陵博物馆。定陵地下宫殿出土有各类器物3000多件,主要有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 明定陵门票:60元/人(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40元/人(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 明定陵开放时间:旺季8:00-5:30(停票时间),淡季8:30-5:00(停票时间)
更多关于北京的定陵地下宫殿历史?,进入:/ask/50fd59161573211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定陵博物馆”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